菲律賓馬尼拉的全面詳解
馬尼拉作為菲律賓的首都,是國際級別的都市,相信不少想要來菲律賓的小伙伴們都想了解一下菲律賓的馬尼拉到底是什么樣的,下面華商簽證的小編就給大家詳細的講解一下,菲律賓的馬尼拉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大都市。
菲律賓馬尼拉的歷史
馬尼拉是一座具有悠久歷史的城市。它在印度文明、中國文明及中亞古文明的基礎上,融合西班牙、美國的西洋文明,形成東西合璧的文化。1571年,西班牙殖民者黎蓋斯比從馬尼拉登陸,入侵并占領了菲律賓,然后在馬尼拉市中心的巴石河南岸建立了城堡和炮臺。自那時起,這里便成了西班牙殖民統治當局的首府。
馬尼拉
1898年,美國人打進馬尼拉,取代了西班牙對菲律賓的統治,隨后又征服了附近的尼格羅族,把四周的鄉鎮和地區并入馬尼拉,使馬尼拉逐漸擴大。1901年7月31日,馬尼拉被辟為菲律賓特別城市,成了美國統治菲律賓的基地。從此,巴石河北岸的商業區內,大銀行、大公司、大飯店等高樓大廈拔地而起。
1942年,日本取代了美國在菲律賓的位置。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馬尼拉遭到嚴重破壞,城堡要塞周圍的建筑物全部被炮火摧毀。
1946年7月4日,菲律賓正式獨立,將馬尼拉定為首都。今天的馬尼拉,是一座市容整潔的熱帶花園城市,也是一座國際性的商埠。
菲律賓馬尼拉在哪兒
馬尼拉位于呂宋島西部,馬尼拉灣東岸、帕西河的入???,帕西河橫貫全城。
菲律賓馬尼拉的經濟狀況
馬尼拉位于呂宋島西部,馬尼拉灣東岸、帕西馬尼拉是菲律賓的經濟中心,它集中了全國半數以上的工業企業,主要有紡織、榨油、碾米、制糖、煙草、麻繩、冶金企業等,產值占全國的60%。馬尼拉是菲律賓的重要交通樞紐和貿易港口,全國出口貨物的1/3和進口貨物的4/5集中在這里。
這個城市是銀行和金融,零售,交通運輸,旅游,房地產的主要中心,新媒體以及傳統媒體,廣告,法律服務,會計,保險,戲劇,時尚,和菲律賓的藝術。
馬尼拉港是菲律賓最大的港口,使之成為重要的國際航運通往全國各地。菲律賓港口管理局負責監督港口運作和管理的政府機構。國際集裝箱碼頭服務公司由亞洲開發銀行引為前五大航運碼頭運營商,在世界上公司的總部在馬尼拉的港口主要業務。亞洲碼頭團還經營,雇用當地居民在城市,具有沿位于Santa梅薩馬尼拉南港及其容器托管它的主要操作。
岷倫洛是世界上最大的唐人街,是商業和商務活動的城市中心。眾多的住宅和辦公摩天大樓的中世紀街道內建立的。計劃使唐人街成為一個業務流程外包(BPO)中心的進展,并正在積極馬尼拉市政府追求。30建筑物已確定要被轉換成的BPO辦事處。這些建筑大多位于沿Escolta街岷倫洛的,這些都是空置的,并可以轉換成辦公室。近岷倫洛是Divisoria,在馬尼拉的地方戲稱為菲律賓的購物圣地。商場集群這個地方中發現,隨著一些小規模的門店,銷售產品和商品的交易價格。河的入???,帕西河橫貫全城。
菲律賓的交通情況
馬尼拉的交通非常方便,市民出門不論遠近均習慣乘車,市內的交通工具主要有輕軌、公共汽車和“吉普尼”(Jeppney)車等。“吉普尼”由于價格便宜,線路遍布城市的每個角落,是最為常用的交通工具。它是一種帶車篷的廂式吉普車,其車廂內有相對而坐的兩排座位,乘客可隨時打招呼上下。吉普尼是最初是用作二戰時運送美國士兵的交通工具,是拼用舊車部件改裝并經過交通局檢驗的組裝車。
輕軌(Manila Light Rail Transit System)有兩條線,由于顏色設計的區別,其中LRT-1為黃線,LRT-2為紫線。(Metro Rail Transit System)有一條線,MRT-3為藍線。輕軌這3條線連接了整個馬尼拉大都會數個城市,馬尼拉LRT是東南亞最早建成的輕軌系統,比新加坡的MRT線還要早3年,這樣便捷的交通工具卻只收取極為便宜的價格,是總統阿羅約施行的便民政策之一。
菲律賓馬尼拉的航空
馬尼拉國際機場(Manila Ninoy Aquino International Airport)(NAIA)位于馬尼拉市南郊,距市中心約10千米。菲律賓航空公司和主要外國航空公司均提供菲律賓到世界主要國家、地區和城市的航線。中國南方航空公司每天有從北京和廈門前往馬尼拉的航班以及隔天從廣州飛往馬尼拉的航班,菲律賓航空公司有隔天從北京和上海到馬尼拉的航班以及每天從廈門飛往馬尼拉的航班。在有聯程機票的情況下,必須在飛機起飛之前72小時以電話通知航空公司,以確認搭機。國際機場離境稅是P750,必須現金支付(比索或美元)。馬尼拉與菲律賓境內的宿霧和雷加斯比等城市也有航班,由于競爭激烈,票價較低,建議多詢問幾家航空公司,或者在一些網站上直接查詢最低價航班,如攜程,微驢兒,去哪兒等,國內機場離境稅是P200。
馬尼拉國際機場分國內、國際和菲律賓航空專用三個候機樓,乘菲律賓航空公司之外的航班轉機可以搭兩個候機樓之間的免費巴士,約15分鐘。
由機場到市區沒有大巴士行駛,只有吉普尼的線路,但很容易迷路。所以由機場到市中心搭計程車是較省力和省心的辦法,一般約需P150-300。大廳出口處旁有菲律賓政府觀光局的機場服務中心,提供飯店預訂服務。
菲律賓馬尼拉的港口
馬尼拉灣口距市區55.5千米,海灣長8.3千米,是一個天然良港,馬尼拉港外建有很長的防波堤,防波堤里面是碼頭區,碼頭建于1834年,巴石河經此入海,把海港分成了南北兩港。北港停泊近海輪船,南港停泊遠洋海輪。戴爾潘橋、瓊斯橋、麥克阿瑟橋、奎松橋和阿亞拉橋跨越巴石河,連接兩港的地面交通。馬尼拉港港闊水深,現代化設施齊備,是菲律賓進出口的要地和貿易中心。
菲律賓馬尼拉的美景
黎剎爾公園
馬尼拉是一座富有濃厚熱帶情調的城市,也是東南亞地區著名的旅游勝地,城內可供游覽的名勝很多。位于馬尼拉市中心的黎剎公園,占地58公頃,它原名魯納達公園,后來為紀念菲律賓的民族英雄黎剎爾博士而改名為黎剎爾公園。黎剎爾博士是個教育家,同時也是文學家和藝術家。他早年學醫,后從事反對西班牙殖民統治的斗爭,領導人民完成了以1862年卡比特運動為開端的獨立運動,1896年12月30日被殖民統治者殺害,年僅35歲。為了紀念他的豐功偉績,公園里鑄有他的銅像,每天有兩名警衛守護。黎剎爾公園中,有吸引人的中國式庭院,院內有假山,入夜,七彩的裝飾燈把庭院打扮得輝煌美麗。
椰子宮
1981年1月,在馬尼拉灣南岸新區,用椰子樹建造起一座現代化的宏大建筑——椰子宮。它成為馬尼拉的一個新勝地。這是一座兩層樓高,六角形屋頂的菲律賓式的典型建筑。褐色屋頂由椰木板構成,立柱用的是椰樹干,砌墻壁用的磚,是由椰果毛殼的纖維混合高強度水泥制造而成的。大廳的巨大吊燈,由100多片經過精心雕刻的椰殼制成,大門上鑲嵌著由4000塊椰殼片組成的幾何圖案。地板上的地毯,也是用椰果纖維織成的,在大廳以外的廳室中,桌上陳放著用椰殼雕成的各種形狀的臺燈,連煙灰缸也是用椰殼雕刻成的。在椰子宮的餐廳里,有一張長約11米的大餐桌,鑲嵌著47000塊不同形狀的椰殼片,用椰樹各個部分制成的家具、工藝品更是琳瑯滿目,美不勝收。據說,建造椰子宮共使用了2000棵樹齡在70年以上的椰子樹。在椰子宮的周圍,還種植了150棵椰子樹,林間綠草如茵,花木扶疏,別具情致。
兒童城
馬尼拉的兒童城也別具一格。所謂“兒童城”,主要包括兒童醫院和兒童公園,處處突出兒童特點,處處對兒童進行細致、周到的服務。在兒童公園里,按照菲律賓各地的自然環境和風土人情分成幾個區域,各個區域都有鮮明的特色。一方面對兒童普及知識,一方面培養他們的民族自尊心和愛國心。
海濱大道
在馬尼拉有一條著名的羅哈斯海濱大道,它沿著海岸從南往北筆直延伸,長達10千米,是從機場進入市內的必經之路。羅哈斯大街是為紀念戰后的第一位總統羅哈斯而命名的。道路寬闊、椰樹夾道,兩旁高樓林立,賓館、夜總會等繁華異常。這里融合了東西方的許多特色,外來的旅游者都要到這里領略一番典型的馬尼拉風光。
馬尼拉商業中心——馬尼拉唐人街
馬尼拉還有一些著名街道,也是旅游者觀光的地方,阿亞拉街原是西班牙財閥阿亞拉的私有土地,經過多年的不斷擴建發展成為今日繁榮的商業中心。這里集中了許多公司、餐廳、商店、電影院和馬尼拉第一流的飯店,馬卡蒂商業中心、帕爾大廈和不少外國大使館也在這個地區。埃斯柯達大道在巴石河的北側,從西班牙統治時期起,就是一條繁榮熱鬧的街道,兩旁商店、餐廳林立。黎剎爾路是一條電影院和商店集中的繁華街道,在其后方是古老的唐人街——王彬街。王彬本是個華僑印刷工,在參加菲律賓人民反抗西班牙殖民統治中有過功勞,因此,菲律賓人民及這里的僑胞一直紀念著他。唐人街是一條以石塊鋪成的狹窄街道,兩旁布滿了中國商店,大部分都有中文招牌。店面之上是小巧玲瓏的騎樓,其街景很像我國舊時廣州的格調,街口立有紀念中菲友誼的一座牌樓,還有一尊華僑王彬的銅像。觀光的馬車來往奔馳,使整個“中國城”生氣盎然。
菲律賓馬尼拉國際會議中心
馬尼拉是著名的國際會議城市,居亞洲五大國際會議中心之首。在馬尼拉新區建造的國際會議中心,占地12公頃,內有會議廳、宴會廳、演講廳、展覽廳、電影廳、新聞中心、文化中心、食宿服務網等。會議中心附近的國際貿易中心、菲律賓文化中心,經常舉辦大型的商品博覽會和文藝活動。文化中心位于羅哈斯林蔭大道上,是一座一角向馬尼拉灣突出的現代建筑物,主要部分有廣場、美國會館、小劇場、音樂廳、藝術館、博物館等,人們在這里可以深入了解菲律賓的文化,也可觀賞馬尼拉灣落日的美景。位于海朗街的國家博物館,主要展出菲律賓出土的古代石器和有關伊斯蘭教文化的展品及民間藝術品。
菲律賓馬尼拉古建筑——馬尼拉大教堂
馬尼拉保留了很多古建筑,那些布滿著苔蘚的古教堂外表古老,式樣別致,建筑水平高超,與現代建筑互相輝映,形成東方與西方、質樸與繁華,古老與現代的混合體。菲律賓是東方唯一的基督教國家,基督教徒約占全國人口90%以上,其中85%信奉天主教。馬尼拉市教堂極多,每一個教堂都有其建筑年代的特征,是馬尼拉歷史的無聲見證。市內著名的圣·奧古斯丁教堂建于1599年,是菲律賓最古老的西班牙式天主教堂,也是菲律賓境內最古老的石造建筑之一,馬尼拉大教堂是菲律賓最重要的羅馬式天主教堂,位于黎利爾公園西側,這個大教堂是為圣母瑪利亞修建的,教堂內珍藏有意大利、德國和西班牙等國的著名藝術家奉獻的大量青銅制品、鑲嵌工藝品和雕塑等。
瑪拉干南官
瑪拉干南官坐落在巴石河堤岸,以巨大的花岡巖為建筑材料,堅實宏偉,四周是茂盛的熱帶植物。它以前曾是西班牙總督與美國總督的官邸,菲律賓獨立后,歷屆總統都曾加以修建并將此作為總統府。
菲律賓馬尼拉的教育情況
馬尼拉集中了許多所高等學府,有早期建市的雅典耀馬尼拉大學、德拉剎大學,也有20世紀以來建立的菲律賓大學、菲律賓師范學院、菲律賓女子大學、阿布阿拉木大學、東方大學、亞洲經濟管理學院等,其中圣托馬斯大學是菲律賓最古老的天主教大學,創立于1611年,濃綠的大學校園內分布著很多教堂,校舍也都是古典式建筑。大學內附設一個博物館,展出很多稀世珍寶,菲律賓的許多杰出人物都畢業于這所大學。
馬尼拉四大名校:菲律賓國立大學(2013QS世界大學最新排名301-400段第48位),德拉薩大學,圣托馬斯大學和雅典耀大學。
菲律賓大學
菲律賓大學是根據菲律賓首屆立法機構頒發的第1870號法令(亦稱大學憲章)于1908年6月18日創辦的,實際上是依靠美國人,并按照蘭德公司資助大學的模式,為菲律賓人開辦的一所大學。該校的第一任校長是美國人默里·巴特利特博士(Murray Bartlett)。經過85年的發展,現已是菲律賓規模最大的國立綜合性大學。
建校之初,全校僅有兩個教學單位,即1908年成立的美術學院和農學院。1910年,菲律賓醫科學校(成立于1907年)并入菲律賓大學,并于1923年擴大為醫學院。在建校后的頭10年內,該校先后建成了醫學系、工程學院、教育學院、音樂學院、法學院、文學系、獸醫學系等7個院系,第二任校長是菲律賓人伊格納西奧·比利亞莫爾(Ignacio Villamor)。他重視課程設置,希望建立一支在教學和科研領域均有競爭性的教師隊伍,并逐步使他們菲律賓化。菲律賓大學在第四任校長拉斐爾·帕爾馬(Rafael Palma)執政期內(1923-1934年)發展較快。校長積極維護學術自由,但反對把大學辦成與世隔絕的象牙塔。
1941年12月,菲律賓被日本占領,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該校校舍遭到破壞,正常的教學活動受到極大影響,當時只有部分院系開課。 1945年6月,比恩韋尼多·M·岡薩雷斯博士(Bienvenido M Gonzalez)再次當選為校長后(他曾于1939年起擔任第六任校長,1943年被迫辭職),開始制定搬遷校址計劃。1948年12月,即在校慶40周年時,設在馬尼拉市的菲律賓大學除醫學院和衛生研究所外,全部遷至大馬尼拉市的另一個重要城鎮奎松市的迪利曼。
1953年,該校根據克拉克空軍基地(全國最大空軍基地)的要求,共同設立菲律賓大學克拉克空軍基地學院?,F開設3個本科生專業和3個研究生專業。
1968年,菲律賓大學已擁有28個學院(分散在3個校園內)和5個地方性學院(其中碧瑤學院規模最大,自1961年重新組建后,先后開設9個本科專業和兩個碩士學位專業)。
1972年11月20日,當時的共和國總統馬科斯下令對菲律賓大學進行重大改組,旨在將該校辦成全國一流大學,同時實施統一和分散相結合的管理體制,部分學術機構獲得自主權。第十一任校長薩爾瓦多·P·洛佩斯(Salvador P Lopez)博士于1969年上任后積極推行民主協商制,擴大教學和科研設施,增加教職工薪金,建立助學金制度,學校規模進一步擴大。1973年1月1日,大學董事會正式批準成立第一個分校——洛斯巴尼奧斯分校,具體落實分散管理和分校自治的機構改革方案。該分校在馬尼拉以南80千米處,那里是菲律賓主要農業區和全國最大的森林自然保護區,是開展農林專業教學和科學實驗的最佳地區。1977年,大學董事會決定在馬尼拉市建立保健科學中心,1979年,菲律賓大學馬尼拉分校正式成立。馬尼拉校園和迪利曼校園位于首都區,因此,教學和科研以人文科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技術科學和醫學為主。同年5月,第三個分校——米沙鄢分校宣布成立,該分校位于馬尼拉東南,是漁場和水產養殖基地,因此側重開辦漁業、水產業等專業。這種因地制宜的辦學方針既有利于地方和國家的經濟發展,也適應各地青年的入學要求。
菲律賓大學于1979年同邦板牙省政府簽署實施推廣教計劃,在該省省會圣費爾南多市招收本科生117名,研究生40名,本科生專業包括經濟學、工商管理、心理學,碩士生專業是管理學。
1982年4月26日,既是分校又是總部所在地的迪利曼校園正式建成。
1984年,第二個推廣教學點在奧隆加波市開設管理碩士學位專業。
圣托馬斯大學
圣多湯瑪士大學創立于1611年4月28日,是亞洲地區最古老的大學也是世界上最大單一校園區的天主教大學。它是它由馬尼拉第三大主教Msgr. Miguel Benavidez, O.P.,與Frs. Domingo de Nieva及Bernardo de Santa Catalina合力創辦,原本是一所欲培育年輕人欲成為教士的學校。圣多湯瑪士位于Walled city內,在1624年College被公證授予神學學位、哲學學位及藝術學位,在1645年11月20日時,崇高致上的教宗提升College為University。
1902年9月17日,教宗Leo(XIII)認定圣多湯瑪士為“教宗大學”,在1947年,教宗Pius(XII)給予一頭銜“菲律賓天主教大學”。1927年,為延續招生,此大校園區搬移至Sampaloc的行政區內,占有面積為21公頃,校園內建筑幾乎都是歐洲古代式風格,相當優美,在此校園內漫步,讓人猶如置身16世紀。為了表揚彰顯貴族的成就制度,許多重要的高官貴人為此職務上的參訪此大學,其中,這三十幾年來,參訪過的有:陛下保羅六世于1970年,王子Juan Carlos于1974年,加爾各答修女院長Teresa于1977年及1984年,教宗約翰·保羅二世于1981及1995年。在菲律賓更是與菲律賓國立大學齊名,在菲律賓排名第五。
以上就是華商簽證對于菲律賓馬尼拉的各個方面的詳細介紹,如果您在菲律賓的馬尼拉生活,或者在菲律賓的馬尼拉需要我們華商簽證的幫助,歡迎聯系我們的客服。華商簽證隨時為您服務。